自闻名于世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于2年多以前,培育出著名的“多利”小羊之后,无性繁殖(即:“克隆”)已成为最受瞩目的当代生命科学技术前沿领域。此后,各国科学家先后宣布运用同样的技术,培育出了牛类、老鼠、猴子等哺乳动物。甚至还有美、韩等国的科学家,宣称已成功繁殖出人类细胞。
从理论上说,这种被称为“核转移”无性繁殖的生物技术,同样可以应用于人类自身。然而,4月下旬出版的英国《柳叶刀》权威医学杂志报道说,法国全国农业科学研究所运用无性繁殖技术,由一成年母牛的耳部皮肤细胞培育出了一头小牛,而成年母牛本身最初亦是由胚胎细胞无性繁殖出来的。但小牛出生6周以后,专家们发现其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大量减少,发生了严重的贫血症,对免疫系统有重要作用的淋巴细胞也损失较多。小牛终于第7周之后死亡。专家们推断,成年体细胞遗传物质的运用,可能是导致小牛机体组织带有缺陷并死亡的原因。作为无性繁殖关键技术的细胞核转移,包含着基因重组、细胞变异、胚胎细胞繁殖等多个过程,实验中很难保证它们能够同时顺利进行,基因物质的正常功能会遭到干预破坏。
时隔一个月,权威的英国科学周刊《自然》又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,说参与培育小羊“多利”著名实验的罗斯林专家发现,“多利”有可能一出生就实际进入了中年,已出现早衰并很有可能早亡。据分析,导致“多利”早衰的原因可能有二个,一是培育出它的基因物质来自一头当时已经6岁的母羊,而此种绵羊一般最多存活12至14年;二是无性繁殖过程中须将细胞在实验室中培养一段时间,这又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其寿命。
专家们说,自小羊“多利”诞生之后,各国科学家已进行了许多次类似的实验,但这些实验中有绝大部分以无性繁殖副本动物要么死于胚胎状态、要么于刚出生后几天之内就死亡而告结束,且这种高死亡率的原因不明。在目前这一技术尚处于不成熟阶段、对其完整机制仍了解极少的情况下,科学界不应当进行无性繁殖完整人类的实验。
尽管如此,各国已有一批“激进的”科学家或实验室,说他们仍将进行无性繁殖人类的实验,并正在暗中进行竞赛,企图率先创下无性繁殖人类的记录。甚至有预测说,应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来的第一例人类胎儿,将在未来2年内出现。但主流科学界并不相信这些口出狂言的人真正掌握了这项技术。
这一预测是今年3月底,由在国际科学界颇受争议的美国人理查得·西德发表的。他当时在伦敦透露说,除了他本人之外,另有一家生物医学实验机构正在进行人类无性繁殖的尝试,并怀疑还有二、三家也参加了这场角逐。西德认为,对那些有不育问题的夫妇来说,无性繁殖是他们得到孩子的一个合理手段。
实际上,罗斯林研究所也曾于今年1月宣布,他们将为了医学的目的,在数周之内开始人类胚胎的无性繁殖实验,并只允许胚胎存活14天。主持著名的“多利”实验、并首创“核转移技术”而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罗斯林专家伊恩·威尔姆特博士说,他们相信在本年度内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一个人类胚胎,已是现实的可能。
在人类历史上,像无性繁殖这样引起巨大社会争议的科学技术进展,为数并不多,因为无性繁殖可以改变、控制和操纵人类自身生命的最基本特性。就连许多科学家们也担心,如运用无性繁殖技术来培育完整人类,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。
但英、美等国目前仍花费巨大投资,用于无性繁殖的研究。英国多年来就有法律,明确禁止无性繁殖人类及人类胚胎细胞。不久前英政府宣布,该国将继续维持这项禁令。英科学界认为,政府维持禁令的最新决定,将不仅使得医学进展受阻,而且还会使本来在无性繁殖研究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,落后于其他国家。据估计,英政府近年内迟早将允许无性繁殖人类胚胎细胞的实验。在美国,克林顿总统虽已建议国会立法,在5年内禁止人类无性繁殖,政府也不资助这类研究,但该国并没有明确禁止无性繁殖人类胚胎细胞的法律。同时,国际科学界虽已建议制订这方面的全球公约,但实行起来难度极大。
20多年前当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之后,各国舆论也有许多非议和担忧。但今天,成千上万例试管婴儿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。英科学界认为,无性繁殖人类胚胎细胞研究,将给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,可以为对付白血病、帕金森氏综合症、老年痴呆症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众多严重疾病,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。在不久的将来,运用这一技术培育出的人类器官组织,也可用于临床移植手术。只要能够真正造福于人类,它就会被社会认可,其应用前景也不可能被限制住。不难预测,在未来几年中,人类细胞、胚胎甚至器官组织等方面的无性繁殖研究,都将获得重要突破。